
2025年5月26日上午,杭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城市管理局)聯合蕭山區人民政府,在蕭山區觀瀾路與飛虹路交叉口組織開展“2025年杭州市城管系統防汛抗臺應急演練”。來自全市城管系統的8支應急隊伍共計120余人參演,模擬臺風登陸引發的城區供水管道破裂、下穿隧道積水、路燈設施故障等復雜場景,全方位檢驗應急協同處置能力。武漢世隆科技有限公司受邀攜兩款核心探測設備參展,其地下管線與空洞探測實地演示效果顯著,吸引杭州市城管局和各分局領導駐足交流,成為演練現場的科技亮點。

多災種模擬演練 筑牢城市防汛防線
此次演練以“全流程、全要素、全實戰”為目標,設置三大典型場景檢驗應急體系:
供水管道爆管處置:應急搶修隊伍依托智能檢漏儀快速鎖定漏點,20分鐘內完成破損管道更換,同步啟用臨時供水車保障居民用水,展現“精準定位+快速修復”的高效處置能力。


下穿隧道積水排澇:市政搶險班組聯動“水坦克”排澇機器人與大功率排水車,30分鐘內將50厘米深積水抽排完畢,配合交通疏導組恢復道路通行,驗證“機器人作業+機械化聯排”的協同戰術。


高桿燈故障搶修:高空作業車精準對接垂掛燈頭,全程實施四級安全封控,15分鐘完成燈具更換,確保夜間照明系統穩定運行,體現高空作業的規范化與安全性。

此次演練首次貫通“汛前隱患排查-汛中應急處置-汛后復盤整改”全流程,重點檢驗“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四預機制,同步測試新型裝備在極端場景下的實戰效能。
世隆科技雙設備登場 領導、媒體關切技術應用
在演練裝備展示區,武漢世隆科技的SL-VGPR車載式三維探地雷達系統(地質災害檢測車)與SL-MGPR多頻三維探地雷達吸引了杭州市城管局各級領導干部的重點關注,媒體紛紛駐足,我司工作人員現場為大家詳細講解設備的功能及應用。兩款設備通過實地演示,直觀呈現了對地下管線與空洞的精準探測能力。


SL-VGPR車載式多通道三維探地雷達系統:是武漢世隆科技自主研發的基于寬頻帶窄脈沖電磁波技術的大型陣列雷達系統為核心,并集成了測距系統、北斗或GPS定位系統以及監控攝像系統,多信息綜合采集,可對地下目標進行陣列式多點同步聯合掃描,大限度地捕獲地下異常空間信息和特征信息,并對其進行精確坐標定位,實現從地表到地下數米的地毯式全覆蓋普查探測。最高時速可達120公里/小時,極大地提高了探測和識別災害目標的質量和效率。特別適用于市政管線普查、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鐵路、橋梁隧道、機場跑道等的災害和病害普查探測等領域。其“車載移動+三維成像”模式,為汛前道路安全普查提供了“快速覆蓋、精準建模”的技術方案。


SL-MGPR多頻三維探地雷達:采用寬頻帶窄脈沖電磁波多頻率復合技術,將不同中心頻率的天線集成到一個探頭中,同時兼顧探測深度和分辨率的要求,同時采集數多道數據,并處理成高分辨率的三維圖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實際檢測中,能穿透厚厚的混凝土層,清晰呈現地下空洞輪廓和地下管線分布情況。設備支持0米至10米深度探測,通過200MHz-2GHz多頻段天線組合,實現毫米級分辨率與智能數據解譯,有效解決汛期地下管線分布和易澇區域的地面塌陷風險評估難題。


這兩款設備精準呼應了城市防汛“防患于未然”的需求,尤其是在地下空間安全監測領域,為城市管理部門排查管線隱患、預防次生災害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城市管理部門要加快這類“硬核希望能裝備在城市基礎設施巡檢中的常態化應用。


現場測試
科技賦能防汛體系 政企聯動開啟新篇
據杭州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數據,杭州年均受臺風影響3-4次,汛期地下管線滲漏、道路空洞塌陷等風險凸顯。世隆科技設備展現的“快速探測-智能分析-數據共享”能力,與杭州“智慧城管”建設中“科技賦能安全”的需求高度契合。
公司正探討建立“城市主干道定期巡檢機制”,計劃在下穿隧道、老舊小區等重點區域部署車載探地雷達巡檢線路,通過實時數據云平臺同步至應急指揮中心,構建“空-天-地”一體化監測網絡。此外,公司已啟動“城市防汛地質安全數字孿生系統”研發,未來可通過歷史數據建模預測災害易發區域,推動防汛工作從“被動響應”向“主動預防”轉型。
目前,杭州市城管系統已儲備各類防汛設備1200余臺套,完成7600公里雨水管網清疏及24個易澇點整治。隨著世隆科技等企業的先進技術融入,杭州正加速構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防汛安全網絡,為6月15日啟動的主汛期筑牢科技防護墻。
此次演練不僅是對城市應急體系的實戰檢驗,更標志著“政企協同、技術落地”防汛新模式的深度實踐。隨著5G、物聯網與智能探測技術的深度融合,城市防汛正從“經驗驅動”轉向“數據驅動”,為超大城市安全運行提供了可復制的科技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