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0日,湖北省消防救援總隊在武漢召開全省消防救援隊伍練兵動員部署會暨新能源災害事故處置實戰演練,通過“主會場實戰+全省視頻聯動”模式,全面檢驗消防救援隊伍應對鋰電池火災、電動汽車事故等新型災害的實戰能力。武漢世隆科技有限公司攜帶消防應急救援機器狗、滅火四足機器人及水下機器人在演練中深度參與,展現了科技裝備在復雜災害場景中的關鍵作用。

實戰演練:七大科目破解新能源災害處置難題
此次演練以鋰電池廠房倉庫、電動汽車火災為核心場景,針對火勢立體蔓延、有毒煙氣擴散等現實難題,設置7大科目17個環節,涵蓋偵察研判、安全監測、內攻搜救、火場排煙、精準滅火等全流程處置。現場投入滅火機器人、機器狗、雙光無人機、大跨距高噴車、強臂破拆車等新型裝備,重點探索“立體偵察、動態監測、多點保護、精準打擊、浸沒冷卻”戰術體系,驗證了“可控災害快攻近戰、難控災害攻堅主戰、失控災害整體聯戰”的新質戰斗力。

在鋰電池倉庫火災模擬中,演練首次采用“無人化偵察內攻戰法”:雙光無人機集群率先升空,通過熱成像與氣體檢測鎖定熱失控區域;消防應急救援四足機器人隨后抵近,憑借IP67級防水防塵性能與-20℃至55℃極端環境適應能力,攜帶360°全景相機與氣體傳感器深入濃煙區域,實時回傳火源位置與環境數據。消防滅火四足機器人同步啟動智能火焰識別系統,通過節流增壓水炮實施“惰性氣體覆蓋+遠程水炮”聯用戰術,精準壓制火勢蔓延。

世隆科技三款機器人:人機協同重構救援范式
世隆科技展出的三款機器人在演練中承擔關鍵任務,體現“機器換人”的技術突破:
消防應急救援機器狗:采用仿生四足結構與多模態感知算法,可在廢墟、陡坡等復雜地形自主規劃路徑,最大速度達5米/秒,續航超3.6小時。其搭載的雙光云臺可穿透煙霧識別熱源,氣體傳感器實時監測甲烷、一氧化碳等有毒氣體濃度,為指揮決策提供精準數據支撐。
消防滅火四足機器人:配備40公斤負重能力與18km/h最高速度,針對鋰電池火災“浸沒冷卻”需求,集成高壓細水霧與泡沫聯用系統,可在易燃易爆環境中實現精準滅火。演練中,該機器人與大跨距高噴車協同作戰,形成“空中壓制+地面攻堅”的立體滅火網絡。
水下機器人:支持350米深潛與渾水成像技術,搭載機械臂與4K高清攝像頭,在模擬洪澇場景中快速定位“被困人員”,并通過岸基供電系統實現7×24小時連續作業。其開放式模塊化設計可靈活掛載聲吶、抓取器等設備,適用于水下搜救、管道排查等多樣化任務。

科技賦能:從裝備列裝到戰術革新
世隆科技的裝備與“無人化偵察、機器人內攻、無人機集群指引”等戰術高度契合,有效降低消防員作戰風險的同時,顯著提升處置效率。例如,在電動汽車火災處置環節,四足機器人通過“控火毯隔離控火+阻燃圍堰泡沫浸沒”戰術,將傳統處置時間縮短40%,并避免了人員近距離接觸高壓電池的風險。

武漢世隆科技總經理表示,公司正積極開發新能源災害處置新技術,針對鋰電池熱失控鏈式反應、機器人協同作業等技術難題開展攻關。“我們的四足機器人已迭代至第三代,通過優化動力系統與算法,在高溫環境下的續航能力提升了20%。未來將重點開發多機協同作戰功能,實現‘偵察-滅火-監測’全流程無人化。”

未來方向:構建全災種科技支撐體系
此次演練不僅是裝備效能的檢驗,更是“科技+戰術”融合的創新實踐。“科技的終極價值在于守護生命。”武漢世隆總經理表示,世隆科技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推動四足機器人在地震廢墟搜救、化工泄漏處置等場景的應用,助力消防隊伍實現從“人力密集型”向“科技效能型”的轉型升級,為城市安全構筑更堅實的科技防線。
據悉,全省消防救援隊伍將以本次練兵動員部署會為契機,以更高要求,更嚴標準,努力鍛造應急救援尖兵,持續提升專業化水平,進一步增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高效應對各類災害事故的能力,為服務區域發展戰略提供堅實保障